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39页 (第2/2页)
但他进学那时,已经又过了好几年,知道当年之事的人越发少了,但若是现在查起来,会不会还能有所收获? 魏铭思虑的当头,苗品在和桂志育说起去查县衙档案之事,hellip;hellip;许是能查出来些什么吧!县尊已经再过些日子就要回省考满,然后进京调任,到时候想查怕也帮不了你了,咱们主簿你们是知道的。rdquo; 知县李帆即将调任,现在已至十月,距离李帆离开之期十分接近。安丘县没有县丞,王复处置之后也没有典史上任,李帆离开后,县衙只剩下一位老主簿管事,老主簿比洪教谕年纪还大,已经到了乞骸骨的年纪,自然是万事不问的。 这情形桂志育也明白,他还抱有一丝念想,郑重拜托了苗品帮他查一查这桩案子的具体情形。 隔了一日,苗品去了趟桂志育家中。正如洪教谕那时所查一样,案卷记录只是三言两语地带过了,显然不愿多提此事。 魏铭很快也知道了这个消息。从县衙把此案记录在案的态度,就可以看出当年县衙对待刘氏一族的态度,也难怪刘氏一族寒了心。 若不是刘春江此人颇为开明,又得知县李帆点拨过几回,仿试大会那次,宋氏酒楼可未必请得到他做考官。 刘氏一族这等闭门读书,不与外界联系,确实很难能考出进士。县学虽然不济,可在人脉上还是有几分益处,就像此次郝修中举,洪教谕就写了名帖,让郝修来年进京会试的时候,拜会一下安丘籍的官员,说不定就能得了关键的指点。 这桩陈年旧案关乎桂志育教书的成绩,更关乎着未来几年甚是十几年安丘县学的境况。魏铭前世虽从未拉帮结派,可若是自己家乡能出更多朝臣,这便是天然的盟友。 魏铭思虑了一番,找到了郝修。 第111章 没法融洽相处 十月的日头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雾,晒到人身上,也未见太多暖意。 郝修将茶楼雅间的窗户关了起来,同刘春江道:县学师生都换了几茬了,哪里还是从前那个县学?我看人家桂训导是真的想要与你们刘氏联手,你们有什么前嫌,不妨说个明白。rdquo; 县学里能与刘春江说得上话的,也就只有郝修了。今岁郝修与刘春江一道进省考举,又一起高中返乡,两人很有些情谊。 魏铭找到郝修,就是想借这层关系,弄明白当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。 今日郝修特特邀了刘春江吃茶,此处没有旁人,若是这般刘春江还不肯说,就没办法了。 刘春江低头饮了口茶,道:四十多年来都是这样的,刘氏一族和县学井水不犯河水,也没什么不好?rdquo;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