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神探志_第15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155节 (第1/3页)

    “唉!”

    赵祯又叹了口气,刚刚起身,就见张茂则迈着极轻的步伐走了进来,上前几步问道:“狄卿如何说的?”

    “官家!”

    张茂则赶忙行礼,他其实不愿意去,在这拟定今科进士官职的敏感时刻,自己这位内官去外朝臣子的家中,绝对是有害无利,可官家的意思又不得不传达,所以只停留在门外,传了几句话。

    他还有些担心对方的回应,毕竟这种事无论怎么答,似乎都会让官家添堵,谁料对方的回应,实在巧妙至极,双手奉上了犹有墨香的书稿:“这是狄三元所写的《苏无名传》第五卷初稿,敬奉官家御览。”

    赵祯怔住。

    自己堂堂天子,没能给这位破了要案,救下亲母的三元魁首,安排一个稍好些的官职,对方不仅没有丝毫抱怨,居然还更新了!

    反应过来后,赵祯脸红了红,手却不慢,飞快地接过书稿,心情突然好了起来。

    说实话,这本《苏无名传》固然立意极高,能让晏殊都加以称赞,但终究是话本传奇,身为三元魁首,如果后面再也不写了,那无人会指责,士林反倒还要称赞他专于正途。

    赵祯却很不愿意。

    所以安排秘书省著作郎一职,也有几分私心,著作著作嘛,不著作官家可要催了哦!

    现在可好,官职泡汤了,却还有书看,简直是峰回路转的意外之喜。

    而第五卷的故事里,苏无名随着破案的声名越来越大,也被吐蕃谍细盯上,双方展开一场场新的较量,同时这位狄仁杰的弟子,在朝堂上的升迁,也引发了各方的关注,那时正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明争暗斗的时期,各个派系的较量,看似在案件里只是展现一鳞片爪,细细品味,却着实精彩纷呈……

    赵祯看着看着,很快沉浸了进去。

    第二百零四章 丐首:坦白从宽,反倒是为了兄弟之情?

    “仕林!恭喜恭喜啊!”

    当新科进士授官的具体情况传达出来,公孙策和包拯登门,笑吟吟地恭喜。

    主官不必说,大家看的主要还是差遣,而兖州无疑是不错的地方。

    兖州在山东,大禹治水后,将天下分为九个州,兖州就是古九州之一,距离京师其实并不远,在地理上又有“军事重镇、九省通衢、齐鲁咽喉”之称。

    对于后世不熟悉古代地理的人来说,也许会对新三国里一段曹操盖饭的片段记忆犹新,“吕布一介匹夫,他哪里来的如此胆识,竟敢偷袭我的兖州”“这就不奇怪了,这就不奇怪了”,当然两者所指的地理位置并不相同,曹操的兖州可是省级行政区……

    而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,兖州是市级行政区,泰山就属兖州所辖,之前的泰山封禅,可是那里举行的一场盛会,后世固然对于真宗泰山封禅极尽嘲弄,认为他以一己之力拉低了封禅的格调,以致于其他君王再也不愿意去了,但现在大家不知道啊,兖州自是毫无疑问的大州。

    所以不通朝堂争斗的包拯和公孙策,都觉得狄进能同判兖州,已经是一个很好的起步了,对的起三元魁首的盛名。

    狄进则立刻去了解现任知州是谁,在得知竟是赫赫有名的李迪后,就知为何要让自己同判到这种地方了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吕夷简确实有手腕,亲近李迪、反对李迪都是错,前者得罪太后,后者得罪士林,如果自己太厉害,能整倒李迪,吕夷简也很高兴,因为后来李迪就是跟吕夷简死掐的宰相……

    当然换一個角度,别的臣子就不会这样想了,李迪在士林文人中声望极高,刚刚入仕的年轻同判,能有这位德高望重的年老知州带着,这是一场宝贵的学习经验。

    而在太后刘娥的视角里,又成了一场考验,看他如何对待反太后党一系的臣子,再视情况予以后续的重用或贬责……

    所以吕夷简的方案才会得到上下一致认可,既达成了自己的目的,又能让不同阵营的人各有所得,这便是两府重臣的用人方式,赵祯的执政水平跟他一比,和娃娃没什么两样。

    这些不必跟同科说,狄进心里清楚就行,他此时也拱手笑道:“同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