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耻家族_第两百三十四章 病急乱投医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两百三十四章 病急乱投医 (第4/5页)

了,最近这段时间,徐腾在加州忙着组建svb硅银公司时,才知道对方在天津组建了一家叫天津新利集控的新公司。

    据说,他们和大唐电力的关系很不错,毕竟原先都是一个系统单位。

    据说,他们在中核、电网、铁路系统的关系也很稳固,都是朋友嘛。

    徐腾其实给对方发过短信,询问原因,毕竟华腾集团对合利时的团队还是很倚重的,如果是价钱、股份、合作理念上的问题,那都可以谈。

    王昌利没回复,估计是直接删掉了。

    徐腾只能自己猜原因,唯一的答案——这是一个靠关系吃饭的高科技行业,有技术、有关系就有一切,对方90年代创业时,用了电子六部研究所的资产和招牌,股权结构太复杂,索性卖给华腾,套现再来一次创业。

    反正他们有技术,有关系。

    知识分子耍流氓,真是无敌。

    浙大海纳一团糟,上海新华侧重基础研究,技术和产品线还不齐备,在产业内的影响力和人脉尚浅,也被挖走了几名高管。

    合利时团队的再这么一撤,基本砸烂了华腾集团的系统集成产业的全部计划。

    徐腾很难得的亲自起身,送俞亮离开办公室,回头将门关上,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站着,看着连绵成片的竹林,看着玻璃墙外的江州西城区紫龙山的景色,心中无语。

    他只是静静的站着发呆,思绪空无。

    没想法。

    三安光电的并购很顺利,3.5亿的高价,以及许诺的壳资源拿下51%的绝对控股权,但是,这家企业仍处于三安集团的控制中,董事会7个席位,四个是三安集团的林氏父子和两位老臣。

    林家同意并购的条件很简单,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必须是林氏父子。

    徐腾当时还在美国,因为罗红岩在这个领域一直没有做出成绩,想通过这一次的并购解决过去两年的欠账,他只能同意。

    没办法。

    徐腾并不觉得他亲自负责这些工作,结果就会比现在更好,罗红岩在新能源领域的工作表现还是不错的,但实际上有很多事情都是徐腾和华银系直接插手的结果。

    徐腾能说什么呢?

    他以前没得选,只能重用这位大叔,比如led业务的推进,他去年就几次找罗红岩谈话,似乎一直没有太好的效果。

    如果罗红岩不是江泰系的旧臣,世交长辈,忠心耿耿,任劳任怨,说实话,徐腾可能早就换人了。

    这件事,徐腾和蒋宁远私下谈过,很可惜,华银系内部也没有别的适合人选,只有更不懂行的那几位长辈。

    徐腾现在没有别的招法了,就是逼俞亮去收拾烂摊子,如果俞亮也不行,两年后,他恐怕只能联手华银系做一些证券投资,捞一票算了。

    这也正常,做企业都是这样子,不是你抢占先机投入资本就一定能成功,投资十个产业,有四五个能孵化成功,这就算是很不错了。

    关键因素还是人啊。

    负责人可以不懂行,但要有识人之才,要能招贤纳士,留住精英,事无巨细,规划周密,每一件大步骤都要确保有备选方案。

    罗红岩的学历很高,计算机系的江工大副教授出身,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,还是缺点什么东西。事情顺的时候,他没问题,事情一旦进展不顺,后面就越来越乱,然后就可能偷偷放弃了。

    至于俞亮,徐腾感觉这人其实也有点优柔寡断,但大致还好,还要慢慢观察几年再说。

    至少有一点让徐腾稍微放心,俞亮全权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人,先想办法招揽一批既能指挥的动,也能干事的业内精英。

    因为事实已经证明,罗红岩原先通过各种渠道招揽的那批人根本不行。

    俞亮已经来不及观察到底是哪些人有问题,时间来不及了,俞亮的对策十之八九是保留技术人员,其余都先换到不重要的岗位上,换一批人试试。

    这其实也是徐腾的意思,徐腾说的很清楚,看谁不顺眼,立即让对方滚,别尸位素餐。

    将俞亮送出门,徐腾就站在办公室里冷静的思考问题,他在找自己的问题。

    这一次,徐腾终于意识到他的管理哲学有问题,他允许下属犯错,只要从中汲取教训即可,事实是,有时候,这种错误带来的损失还挺大。

    过去在天天公司时,一个错误可能是几万块,现在,一个错误可能是十几亿鸡飞蛋打,甚至更多。

    陈健和梅嘉莉就没有这种问题,前者是一贯唯结果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